雜誌訪問

Caroline Chan 陳家穎 GroupM CEO Dare to Change

我們常說要走出comfort zone,放棄那個熟悉不已的環境去嘗試新事物,才能激發未知的潛能,闖出一番意想不到的成績,或是獲得前所未有的新體驗。現今世界瞬息萬變,廣告行業更是資訊爆炸、轉變不斷。作為全球最大的媒體傳播事業集團GroupM的CEO,Caroline Chan(陳家穎)縱橫媒體及廣告業超過20年,期間她從不會滿足於眼前已駕輕就熟的工作,每隔一段時間就嘗試不同的崗位,挑戰自己,滿足追求及學習新事物的欲望。她揚言若沒有喜愛新事物或比別人走前一步的性格及熱情,就不會享受廣告這份工作。加上勇於求變,才可在變化不斷的環境中站穩陣腳,開拓事業的新領域。

這應該是我所謂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。尤其在這行不會有一個英雄,因我們是群體合作,團隊在廣告公司絕對是一個成功要點。

CHANGING ROLES

廣告行業向來講求創意及新點子,腦筋要懂得急轉彎,才能創作出新穎、具吸引力的意念,成功向消費者推銷產品。這個感覺有趣又要靈活變通的行業,深深吸引着Caroline。雖然大學時修讀社工,但尚未畢業已決定要投身媒體及廣告行業。「我本身常有不同的點子及想法,但興趣不在寫文案或有art底子,於是想做以對客為主的account servicing。」當時的廣告公司多為intergrated,即統合客戶服務、媒體及創意。Caroline後來找到一份Media Executive的工作,主要做市場研究。「當時做媒體很直接,主要就是好好運用客戶的錢,讓他們的產品在適當的時機及地點讓適當的人看到。這做法到現時仍正確,只是當時主要做電視,比現在簡單得多。」不久後廣告行業出現很大轉變,廣告公司將媒體、客戶服務及創意三者分拆開來,媒體的身份因而有所不同,變得更前線。加上當時不少戶外地方如地鐵可以賣廣告,電視廣告也不只30秒,另外又有很多贊助可以做,也有數據支持,Caroline覺得媒體開始有很大空間發揮創意。「我雖然不精於數學,但對數字很敏感,懂得怎樣適當運用客戶的錢,吸引目標觀眾群。」工作性質及身份的轉變為Caroline的工作帶來新衝擊,這也是吸引她一直留在這個行業的原因。

Caroline在廣告行業工作逾20年,卻沒有轉過很多份工,因很多時是因公司合併而出任不同的崗位。加入GroupM至今已超過10年,初時是在集團旗下一間規模較小的agency工作,目標是要為公司帶來轉變,結果一做就做了4年。「我是坐不定的人,4年後不想再做同樣的工作,轉而負責管理整個亞太區的內容營銷及體育贊助。」當時Caroline要經常到中國大陸、新加坡及印尼出差,協助球隊找贊助,如Caroline就曾在香港接待車路士的高層,再與他到國內傾談贊助事宜。「當時香港沒有人懂得做贊助,而我也是邊做邊學。我們幫球隊找贊助,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可運用property rights的地方及營銷活動如球衣、廣告牌,甚至VIP見面會等,從中幫客戶因應訂立的不同目標應用property right去做事,這比做media agency又走前很多步。」sales及贊助的工作均是Caroline完全不熟悉的範疇,她直言最初因做不成生意而覺得沮喪,但在不同的地方卻能讓她實地認識及學習新事物,這也成為她職業生涯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及挑戰。「我不是介意沒有團隊讓我指揮,畢竟我自己也不懂怎樣做贊助的事情,更遑論指揮。加上運動方面我只認識一些大球會,對推銷Formula one及拳賽等一竅不通,惟有努力去學。慶幸我能善用過去在agency工作的經驗,從中仍然看到我的價值。而由那時開始我很佩服sales,因為他們的工作一點也不容易。我們常說做廣告也是sales,其實不是。就算是多不堪的東西,sales也可以找到好的點子推銷,這與我以往作為中介角色的agency很不同,因agency只會精心挑選最好及最適合的推銷給客戶。」未能適應新角色令Caroline不開心及感到壓力,因為以往的工作一直很暢順,面對不是以往得心應手的事情,難免會沮喪。但她也感激公司讓她去嘗試不同的事情,這對於她個人的事業是很好的體驗。後來公司成功找到一間大規模的電訊公司贊助印尼當地的足球聯賽,於是Caroline展開了每星期飛到印尼工作4天的生活,並維持了半年。兩年過後,Caroline不想再當空中飛人,剛好集團旗下最大的agency Mindshare有一個Managing Director的職位空缺,於是她又選擇迎接新挑戰。短短兩年多,帶領團隊做出亮眼成績,並拿下行內知名的Campaign Asia的Agency of the Year金獎及Rising Star、Agency Head of the Year等獎項。

DIGITAL TRANSFORMATION

隨着數碼年代的來臨,各行各業也要跟隨時代步伐作出轉變。見證過廣告行業在數據化世界中的轉變,Caroline認為我們仍身處轉型階段,未來的世界只會走得更快。「香港走入數碼化大概由05、06年開始,那時做digital非常原始,我們請了很多由外國回來的人,他們已比我們走得前,而那時我們才開始學習甚麼是microsoft、google。今時今日,我們也要不斷做培訓,因為digital的世界是每天也要學習新的東西。」就如Google去年宣佈將從Chrome瀏覽器拿掉第三方Cookie,面對即將來臨的Cookieless時代,做marketing的可以怎樣去追蹤人?在短短時間不斷的轉變已令廣告公司面對及應付不同的事情,這個時刻更需要一個不同的商業模式去幫助客戶,現階段每個人無時無刻都需要學習,因為沒有人能夠告訴你事情明天會如何發展。「單是沒有cookie的世界,客戶擁有自己的data,我們怎樣運用那些數據去接觸潛質客戶及消費者,已是業界在思考的問題。」她指出加上這幾年香港社會的轉變,市場小,技術提升方面比起很多其他亞洲國家也較慢,若要跟世界接軌及並行,很多配套還未準備好。「我們要跑得比客戶快,因為客戶期待你告訴他們解決方法,就算不能快一步也要快半步。」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有新的要求,除了工商管理,現在更需要具備web analytic、 data engineering、computer science及statistic專長的人。除了廣告公司外,全球大公司如google、apple、facebook也在爭奪這些專才。而怎樣在人手的安排下令公司成長以幫助客戶,是作為CEO的Caroline及所有領導層一起要做的事情。

消費者生活模式的轉變,也會影響品牌的營銷策略。例如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上街,消費的習慣及產品也有不同,連帶令e-commerce飆升,如HKTVmall就成功反彈。疫情雖漸緩和,但不少人已習慣或喜愛於網上購物。「現在的行為模式跟10多年前相差很遠,現在每隔半年也可以很不同。如我們marketing常說的"lipstick effect",意思是就算多窮,不少人也會繼續買唇膏,但疫情影響連唇膏的銷量也下跌,這已顛覆了marketing的常態,我們已進入new normal。」為了緊貼了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,GroupM於去年底及剛過去的7月進行了有關e-commerce的民意調查,同時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券會選用哪個平台及支付方式。Caroline透露當中有不少有趣的發現,原來不少人喜歡"buy now pay later"的概念,於是他們會跟客戶跟進研究。9月中他們更會舉行webinar公佈這個調查的結果,同時探討「帶貨」這個有趣的題目,分享調查發現由誰帶貨較受歡迎、買家對哪種貨品感興趣、會於網上或是實體店購買等,結果所得讓他們跟客戶也懂得計劃下一步。

NEW TREND

Caroline於2019年時曾離職及暫別工作,修讀法律的diploma課程,本打算周遊列國,無奈疫情打亂了全盤計劃,結果她只好留在香港上課。而去年中集團剛好有CEO的職位空缺,她又回歸廣告界,今年1月開始上任,看來她仍然不捨讓她走在人前的廣告工作。她笑說其實10多年前已有人說廣告是夕陽行業,因為做廣告收入微薄。「不要看我們身光頸靚,實際情況是愈來愈難做。我們主要收佣金,客戶生意有起有跌,但我們的工作量不會因為客戶生意差、給的錢少了而減少。與此同時,尤其現在是digital的世界,客戶擁有所有消費者的data,在他們的角度或會覺得不需要agency,他們大可以自己聘請做web analytics的人。而媒體也懂得推銷,那為何還需要agency? 」但實際情況又不盡是這樣,當然不同年代廣告行業的生態有所不同,以前簡單的在電視節目賣廣告再收佣金。現在digital講求精準,要有數據有科技,代表背後要投放更多資源。她指出,在youtube落一條banner及影片,跟落30秒的電視廣告,價錢已經相差很遠。做事的模式跟以前已很不同,所以有人說廣告是夕陽行業。「但正正因此我們也要改變模式,為客戶提供數據分析,始終不是每個客戶也是跨國企業,可以有負責數據的龐大團隊,他們製造產品,我們則幫忙做聯絡,大家有不同的分工。」

LEARN AND GIVE

關於女性在職場的發展及機會,Caroline覺得在香港基本上男、女的機會是平等的。她曾參加一個集團為亞太區女性高層而設名為"Walk The Talk"的培訓,席間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女性表示在職場的機會真的較男性少,其中一個原因與他們要兼顧家庭有關。她指出集團也有為女性提供培訓,鼓勵她們繼續追求事業。至於有志投身廣告界的年輕人,她認為首先一定要了解這個行業或media agency實際做甚麼,否則只會浪費大家的時間。她們也很歡迎修讀data engineering、computer science的人入行。在這個講求數據的年代,一定要在有數據支持的基礎上想出具創意的解決方法。能夠在廣告行業拼搏超過20年,除了真心喜歡,相信還要有很強的毅力。「可以說我是⋯⋯不甘於平淡?這樣說很老套!不如說我不甘於只平平淡淡做一種工作吧。我需要工作上有不停的挑戰作動力,讓我有發奮的原因。」Caroline再次強調廣告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,如不能令其他人願意跟你共事,就不能成功。她回顧過去,很慶幸職場的路上遇到的上司、下屬或幫助過她的人都很好,彼此能互相合作,做出成果。「這應該是我所謂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。尤其在這行不會有一個英雄,因我們是群體合作,團隊在廣告公司絕對是一個成功要點。」事業上成功的人,很多都抱持謙虛及對他人幫助的感恩之心。她直言同樣是事業女性的母親對她啟發至深,雖然她從來沒有有意識去跟隨她的步伐,但仔細回想,其實母親在某些方面影響着她,如喜愛嘗試新事物,或是做事方式比較硬朗。「我做事比較踏實,不愛取巧投機或覺得可以一步登天。我堅信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,付出了就會有回報。如我以前的上司也是實事求是的人,不是只靠自吹自擂而做到那個位置。」

Caroline說話時滔滔不絕,予人一種有用不完的活力的感覺。工作雖然忙碌,但能夠成功應付一個又一個挑戰,原來定時為生活找尋新鮮感是她的獨門秘訣。疫情之前,她每年夏天一定會放一個3星期的長假,隻身到外地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。「有一年我到了英國學戲劇,在人前以英文背誦對白及跟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戲,是前所未有的體驗。我喜歡這種將自己置於一個uncomfort zone以享受不一樣經驗的感覺,又可以吸收新事物。又有一年我到了意大利一個小村落,以10天時間學習畫畫,但我完全不懂畫畫。」接觸不同的人和事,是Caroline在工作以外尋求另一些經驗的方法,孜孜不倦的學習不會帶來壓力,反而能讓她完全忘卻工作,以另類的方式充電。「這可能就是我之所以能在這行做那麼久的原因吧,也是我的work life balance。」她笑着說,也結束了長達差不多兩小時的訪談。

其他雜誌訪問